5月8日上午,红星新闻记者在青龙湖看到,一侧是繁花朵朵、树木林立的公园风光;穿过下穿隧道的另一侧,则是广阔的耕地,播种机正穿梭其中忙碌着。这里如今呈现出公园与农田在环城生态区融合而出的别样风光。
(资料图)
据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绿道农科公司”)农业生产管理人员胡鑫介绍,目前,青龙湖农业项目正在进行大春播种,“成都环城生态区正在进行小春收割,收割完成的地块正在进行大春播种。”
这是散落在成都环城生态区全环各处的都市农业画卷——阳光下,地里的小麦、油菜茁壮成长;田埂上,格桑花、波斯菊、向日葵、三叶草随风摇摆;微风中,市民正在田地里体验农事活动……一幅田在城中、城在园中、四季分明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。
▲青龙湖耕地项目正在播种
青龙湖耕地项目正在播种
预计十月收割
“目前青龙湖耕地项目正在进行旱稻的播种,这一批种子下去,预计十月能进行收割。”绿道农科公司农业生产管理人员胡鑫站在青龙湖耕地旁,注视着耕地里的播种机说。
据了解,青龙湖作为成都环城生态区的农业示范区,以智慧农业与川西林盘相融合为目标,将营造独特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景象。在整体布局上,南部形成粮菜轮作区、中部形成机械化粮食生产区、北部形成规模化粮油生产区,同时围绕牧云乡间形成耕心园、牧云菜园产业融合的田园景观节点,以及围绕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农业科普展示为主的特色田园景观。
不止青龙湖,目前整个环城生态区都在进行收割和播种的工作。胡鑫告诉记者,小春收割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油菜,收割结束后的地块将进行大春播种,主要农作物为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小米、高粱等。
两季轮作之间,土地整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。“其实在进场之前,我们就已经进行了土地整理工作。由于部分地块土壤质量较差,此前有杂草丛生、乱石堆积的状况,我们在进场时就对项目地形地势、水文水利、土壤条件、周边产业发展现状等进行充分调研,科学制定实施方案,恢复农田肌理,提升耕地质量,保障粮食种植安全。”胡鑫说,如今在两季轮作之间,还会再次进行土地整理工作,“我们采取机械捡石、客土回填、土层增厚等措施,提升土壤肥力,再来种植下一季的农作物。”
既是田,也是景
市民可深度参与体验农耕文化
记者在现场注意到,耕地的田埂上也有美丽的景观——鲜花摇曳在田埂上,既分割了田块,又为耕地增加了一丝色彩。
据了解,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种植,更是高附加值的都市农业、现代农业、景观农业,建成后的农业区,既是公园的生动呈现,又是生活的灵活表达。
▲青龙湖耕地项目正在播种
“在景观农业的打造方面,我们通过结合各田块的地形地貌来安排合理的农作物,多层次打造农田景观。”胡鑫说。
“就以这个田埂来说,我们在耕地中预留了生态暂栖场所,辅以格桑花、波斯菊、向日葵、三叶草组成农田生态缓冲带。这样在开展农业种植的同时,避免有害生物侵害农作物,推动农药减量化发展,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,有效恢复农田生态环境。”胡鑫说,同时,也增加了耕地的观赏性。“未来,我们还将在缓冲带上种植红花荞麦等农作物,这种荞麦颜色鲜艳,兼具了农产品的价值与景观。”
成都环城生态区的都市农业,既是田,也是景;既作农,也作旅。
胡鑫介绍说,环城生态区将构建“农业+商贸”“农业+文创”“农业+旅游”“农业+科普”等多种融合新模式,有机植入新经济新业态,营造乡村宜居宜游、宜娱宜宿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。“我们将组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丰收节、农事体验、认种认养等一系列活动,让市民能就近深度参与体验农耕文化。 ”
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摄影报道
编辑 于曼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