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近日,重庆市检察院、重庆市市场监管局、重庆市知识产权局、重庆市经信委、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等联合举办“4·26”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联席会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授牌仪式。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、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、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、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等4家高校科研院所获批重庆市“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”。
据了解,“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”是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联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、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确定的核心技术能力突出、享有知名品牌、高价值专利、优质地理标准、高附加值商业秘密等重点领域的优势创新企业,旨在通过“司法+行政”的方式创新服务举措、优化服务供给,以知识产权助力科技创新,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。
具备自主知识产权,既是自主创新的体现,也是自主创新的保障。目前,两江协同创新区各高校科研院所已进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“爆发期”,在战略性新兴产业,包括大数据、5G、物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领域,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576件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应对指导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的“刚需”。
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为例,在去年累计申请专利116件,授权专利18件,累计申请软著31件,授权23件。该院副院长骆佳表示,研究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,逐步完善了职务发明专利申请、管理、使用制度,并制定了知识产权预警、专利纠纷处理相关机制。2023年,研究院启动了“发明专利倍增计划”,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工作资金,致力于打造中国知识产权界的“专精特新”,预计到2024年底,研究院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将达660件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,两江协同创新区50家高校科研院所坚持自主创新,让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既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,又是竞争力的重要保证。当前,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正逐步进入“丰产期”,针对有成果转化需求的科研项目,有必要做好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准备工作,这也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内在要求。今年,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全力推动打造“全周期、一站式、管家式”专业科技服务体系,高质量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,同时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。
据介绍,截至目前,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组建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、知识产权运营平台、上海技术交易所西南技术交易服务中心,已建成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协同创新区工作站、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两江协同创新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(检察工作站)和重庆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,覆盖科研院所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全环节,为科技创新构筑起了一道专利护城河。(孙启凡)